未陌央心理咨询
很高兴在这个浮躁的世界
遇到你!


不喜欢自己、情绪如潮水、孩子特逆反、

人生迷茫焦虑

婚姻生活很痛苦、忘不掉过去、开始不了新人生...

        拨打热线电话:13888632635


不喜欢自己、情绪如潮水、孩子特逆反、

人生迷茫焦虑

婚姻生活很痛苦、忘不掉过去、开始不了新人生...

清醒的恋爱脑,哪怕只有一次也是幸事

 二维码 1

点击左上方蓝字

了解更多行业信息

回复【预约】进入心理咨询快速预约入口

图片
有人说到,爱情本就不是清醒的,群嘲“恋爱脑”是克制情感的自由流动。正如史铁生在《病隙碎笔》中写道:

你要爱就要像一个痴情的恋人那样去爱,像一个忘死的梦者那样去爱,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,大胆去走你的夜路。

这真切地流露出爱的真谛和可贵之处,但不禁让我们陷入一个迷思:

究竟什么是成熟的爱,非常热烈地投入爱情是错的吗?到底什么才能被称为“恋爱脑”(即不成熟的爱)?

可见,区分真实的爱以及“恋爱脑”是非常有必要的。
图片

01

“恋爱脑”具体有哪些表现


一般来说,我们认为“恋爱脑”指的是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。

这种模式大部分时候表现为:一谈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恋人身上,似乎生活中就只剩下爱情一件事。

从心理学角度来看,“恋爱脑”可能有以下一些具体表现:

认知层面:

(1)不现实的投射,对伴侣理想化,追求“完美的被爱感”:“TA是那个可以拯救我的人。“恋爱脑”个体倾向于依靠另一个人来满足对安全感、权力、身份、归属感和意义的渴望。在关系中要求和期待无条件的爱。

(2)低自尊,更可能“离不开伴侣”。“恋爱脑”个体害怕被抛弃和放手,会竭尽全力去维系一段关系。

图片
行为层面:

(1)“All in 婚恋观”:“想要被爱,就要为TA牺牲付出。”“恋爱脑”个体常表现为一味付出,不求回报。

(2)矛盾型依恋:“我很喜欢你,但是当我发现你也喜欢我的时候,我好像就不那么喜欢你了,甚至讨厌你。”

矛盾型依恋者的内在安全感和信任感是极其不稳定的。

Feeney(1991)发现了消极形式的爱和焦虑-矛盾依恋之间的联系

矛盾型依恋的爱情关系是最不稳定的,更可能将爱情理想化,倾向于用极端的方式获取自己的爱情。

图片
    图 | 电影《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》

情感层面:

(1)对伴侣极度“情感依赖”:爱情是TA对某个人的一种依赖,以试图满足自己那些未满足的需要,避免感情上的痛苦或是逃避问题(Schaeffer, 2009)。

(2)当涉及到伴侣时,容易情绪不稳定。研究表明(Alice et al., 2022),爱情成瘾个体在应对抑郁、孤独、内疚、羞耻、焦虑和痛苦等负面情绪时存在困难,TA们会通过寻求伴侣的存在作为主要和/或唯一的应对策略,试图防止或减少无法忍受的情绪,从而导致成瘾行为。

(3)无法恰当地识别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。

爱情成瘾可能与述情障碍有关,这意味着TA对自己的情绪缺乏意识,难以识别和交流。

这可能与早期的成长经历有关,爱情成瘾的个体一般会在一个控制欲极强、缺乏感情的环境中成长。

图片

02

承认吧,你没那么反感恋爱脑

在独立大女主盛行、琼瑶戏过时许久的当下,热衷于谈恋爱者不仅再不似往日那般形象高大,还顶上了个“恋爱脑”的称谓。

百度百科官方解释为“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”。

往通俗了说基本就是“为了谈恋爱放弃理性思考、不计后果的二愣子模式”。

具体表现包括但不限于:

a. 让恋爱过度影响人生重大选择。比如二话不说就随爱的人去他的城市,哪怕人生地不熟、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也在所不惜;

b. 对恋爱对象情有独钟,听不进去任何劝。比如茫茫人海中认定了他,尽管全世界都觉得这人可能“有点瞎”;

c. 失恋后一蹶不振,仿佛活着没了意义。也有可能黑化为复仇天使,但那终究是另一种形式的走不出而已,代表人物,李莫愁。

简而言之,恋爱脑被广泛诟病的点可化为三个字——“拎不清”。

图片
在大家眼里,他们被爱情冲昏头脑,不给自己留后路,无暇权衡利益得失,无药可救又乐在其中,怎么看都不是值得学习的好榜样。

但事实上,大家真的有那么反感恋爱脑吗?我看未必。

恋爱脑指向内部需求,重视直觉与感受,虽然有时“拎不清”,但往往更能激发人们深层次的共鸣,毕竟谁不想要被爱被关注被理解呢?

这自然有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,可另一方面,为爱横冲直撞的“傻姑娘”人设本身就有它的讨喜与亲民之处。

人们口口声声说“恋爱脑要不得”,其实打心底里可能并没那么排斥恋爱脑。

说不定在某个灯光好气氛佳的瞬间,也会隐隐期盼着,有朝一日,自己也能痛痛快快地恋爱脑一次,不然KTV热歌榜也不会常年被各种情歌霸占啊!

图片




2023年心理咨询
预约通道
扫描下方二维码
立即咨预约询
图片
图片